行紫蓬山野访淮军故里
作者:探索 来源:时尚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5-29 06:33:41 评论数:

文/图吴兰
吴兰,行紫供职于中国新闻社安徽分社。蓬山
久居城中,野访周遭繁华,淮军心难淡定。故里偶得闲时,行紫却少有静心去处,蓬山解甲归田,野访隐居田野成为众多人的淮军心中梦想。
来合肥十余载,故里只知繁华大道往西,行紫直到尽头是蓬山紫蓬山,金寨路往南,野访直达三河古镇,淮军两个景点都曾走马观花过,故里但尚无机会两点成串成面,在九十度的扇形里行走。
细雨蒙蒙,一个周五的下午,跟随名家名编淮军故里圩堡行的步伐,从紫蓬山起到三河古镇止,了解了不一样的淮军故里的故事。
(一)
外乡人檀丙来带着他的“泊岸乡村”来了。
距离合肥市中心30公里的肥西县严店乡车岗村一片农田中间,有一个漂亮农房,很是显眼,墙上写着“泊岸乡村艺术馆”。农房外,谷物已是颗粒归仓,田间唯有枯草随风摆动,但农房小院里,大蒜、青菜、萝卜却绿意盎然,檀丙来70多岁的父亲正在摘青菜。
一年前,已在北京定居的檀丙来来到这里,租农房田地,开始筑梦原生态田园小镇——泊岸生态艺术小镇。在檀丙来看来,“共享田园和乡村,是未来的奢侈品”。
现在他已租赁100间房屋和500亩土地,后期将再租赁一些农房用于打造既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又具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综合体。
闲暇之余,檀丙来和他的朋友们,写点字、画点花草……品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顺时而为之乐,甚是惬意。
(二)
大潜山人刘铭传终回故里长眠大潜山。
晚晴时期,李鸿章招募勇士编练军队成淮军,骁勇善战,一度成为抵御外辱的主要国防力量。淮军辉煌故事众人知晓,但这些战功赫赫、声名显耀的将领多为肥西人士,鲜有人知。例如,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等。
刘铭传,号“大潜山人”,赴沪平吴,剿捻军,赴台抗法,屡立奇功。1885年台湾建省,首任台湾巡抚,开矿山、修铁路、办学堂、扶植工商、团结原住民,大刀阔斧推行系列改革,开创了诸多“中国第一”。
紫蓬山区最高峰大潜山北麓2公里处,刘铭传故居已修葺一新。远远望去,黑瓦白墙,壕沟环绕。穿过吊桥,跨过“大潜山房”门楼,方能走进故居内。
刘铭传撰写“解甲归田乐,清时旧垒闲”挂于大门两侧。穿过吊桥,跨过“大潜山房”门楼,走进故居内,一侧修缮完毕,一侧为遗址保护展示区。
这是一个典型的外壕内宅的“圩堡”结构。行走期间,树影婆娑,很是安静。西更楼北望,有一小岛,岛上有房,名为读书岛。据称,当年刘铭传辞官隐退后,为了让宗族子弟发奋读书,每天一早用小船将孩子们送上岛,中午送饭,直到夕阳西下才将其接回,私塾老师则轮流上岛授课。
刘铭传故居,是刘铭传1868年回乡时兴建的私家庄园,原建有房屋300余间。经过百余年变迁,虽不复昔日豪宅百余间,但几经修缮,颇为壮观,现在已成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行走山野间,看到、听到所不知道的故事,心中泛起不一样的感悟,别是一番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