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 唱一首文化之歌 绘一幅文旅佳作正文

唱一首文化之歌 绘一幅文旅佳作

作者:百科 来源:综合 浏览: 【 】 发布时间:2025-05-29 04:38:37 评论数:


 


  瑶海区文化馆的唱首艺术课堂上,居民在学习舞蹈


 


  罍街


 


  合柴1972


 


  渡江战役纪念馆


 


  长江180

   2012年以来,文化文旅合肥文化事业、绘幅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佳作渡江战役纪念馆、唱首安徽名人馆、文化文旅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拔地而起,绘幅“大湖名城、佳作悦读合肥”全民阅读、唱首新年音乐会“我们的文化文旅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新春文化庙会等特色文化活动遍地开花。绘幅政策保障助发展,佳作基层文化放光彩,唱首合肥文化旅游产业稳步提高。文化文旅◢

  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丰富市民生活

  “假期准备去哪玩?绘幅”“在市里逛展啊!”如今,这样的对话已经成了合肥市民的生活常态。十年来,合肥建设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不断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打造了文化服务的新标杆。

  建成开放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刘铭传故居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市中心图书馆、市博物馆、滨湖图书馆、骆岗音乐厅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文化地标。同时,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3亿多元,建成城市阅读空间110多个,累计接待读者3826万人次,外借图书726万册次,举办各类活动43340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2021年,合肥市11个文化馆共举办展览133个,是2012年1.5倍;举办训练班1358班次,是2012年的9.6倍;公共图书馆9个,总藏书量833.02万册,是2012年的2倍;阅览室面积2.37万平方米,是2012年的2.1倍。全市160个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县(市)区6家图书馆进入全国县级以上等级公共图书馆行列,国保单位、国家级非遗不断增加。

  为进一步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全市计划在年内建成100个全民阅读细胞工程(阅读点),2024年建成500个全民阅读细胞工程(阅读点)。以现有110个城市阅读空间为龙头,将阅读服务从群众家门口延伸到身边,建立覆盖全市的“10分钟阅读圈”。

  构建文旅新平台 基层文化放光彩

  近年来,各类丰富的文化活动深受好评。市内游、周边游逐渐成为出游主流,各地积极推出“迎国庆”“庆丰收”等主题活动,皖美惠民、文博展览、乡村民宿、游园赏秋等颇受游客青睐。合肥市图书馆持续推出第九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预约图书送书上门服务,让市民足不出户体验缤纷国庆、开心阅读。安徽省美术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名人馆等场馆推出题材多样、精彩纷呈的展览活动。

  这十年合肥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处开花。相继举办了中国曲艺牡丹奖合肥赛区比赛、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合肥分会场、“一带一路”国际舞蹈大会等一批国际化、全国性的文化活动,既提升了合肥文化整体层次和对外影响力,又引领提升了基层文化活动质量和水平。“大湖名城、悦读合肥”全民阅读、新年音乐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新春文化庙会、“过年留合肥免费游合肥”等一批全市性文旅活动深受好评。

  全民阅读活动成为全国性文化品牌,合肥多次荣登亚马逊中国发布“最爱阅读城市”排行榜榜首、荣获“中国十佳数字阅读城市”。“双文广场”交响音乐会已举办影视金曲、经典巢湖民歌、“全面小康”经典歌曲等5批次,全市共巡演30多场,现场观众15万人次以上,线上观众800万人次以上。推动基层文旅活动提质增效,长丰草莓节、庐阳桃花节、包河葡萄节、肥西荷花节、肥东全民文化活动月、巢湖渔火节、蜀山梨花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以精品创作展城市风貌

  这十年,全市精品创作取得新突破。创作推出了《走进科学岛》《书香家园》《养人的地方》等14首反映合肥“五大发展”新成就的新歌,以及“创新之都”曲艺情景故事汇《七十二家创客》、大型原创舞剧《立夏》等众多优秀作品。原创小品《等爱回家》获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曲艺小品《家和月圆》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曲艺小品《社区故事》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原创舞蹈《命运》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现代舞荷花奖,歌剧《鱼水情深》获第31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二等奖。电影《忠爱无言》等6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多部作品登陆上海大舞台,并成功举办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七届会商会文艺晚会,发挥了文化在区域合作中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26个城市开展旅游推介,线上线下宣传合肥文旅,塑造“美丽合肥、养人之城”旅游品牌新形象。

  产业政策推动文旅市场

  近年来,合肥先后发布《合肥市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合肥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旅政策,为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助力合肥市文化产业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接待国内游客数由2012年5360万人次,增长到疫情前2019年1.4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由2012年444.63亿元增长到2019年2036.43亿元。中秋、国庆假期,合肥一度冲上全国周边游热门城市。

  2020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523.44亿元,与2012年相比净增加276.78亿元,年均增长9.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8、1.01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底,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万余户,占全省1/3,其中规上文化企业493家,实现营业收入1287.43亿元,户均营业收入达2.61亿元,成为全省首个文化产业营收过千亿的城市。

  目前,合肥市已创建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三河古镇晋升国家5A级景区,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全国甲级旅游民宿1个。

  2012年以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智能语音为核心的合肥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为首批国家级示范基地,合肥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接连申报成功。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3个。设立了全省首个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合肥)园区。包河罍街、新站黉街、包河合柴1972、瑶海长江180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园区)形成品牌效应。

  近年来,合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网上办事质量和效率。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印刷、网吧、网络文化、演出、娱乐、出版物、艺术品、旅游等市场监管。探索建立文旅市场义务督导员队伍,加强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监管,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入选司法部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公示名单,给文旅市场营造良好新环境。(合报全媒体记者 孙皞乾/文 高博/摄)